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百年华诞,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,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主动“学党史、感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”,力争做到学史明理、学史增信、学史崇德、学史力行。2021年7月28日,吉利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“红色青年邮递员”党史学习实践团,来到本次暑期“三下乡”的第二站——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邓小平图书馆,开展“百年华诞研党史,红色薪火代代传”的社会实践。
邓小平图书馆的一楼展厅是由广安市委宣传部、市委党史研究室、市档案馆、邓小平图书馆等联合主办的“建党百年.红色记忆——广安党史图片暨美术展”,该展厅分为“峥嵘岁月、迎接曙光(1921—1949)”“探索道路、曲折前行(1949-1978)”“改革开放、跨越发展(1978-2012)”“筑梦前行、走向辉煌(2012-现在)”四个板块,介绍了1926年6月广安第一个县级临时支部成立以来,广安党史上的重大事件、重大活动、重要人物以及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。
通过参观学习,我们了解到在新中国成立前的重大战役中涌现出了柴云振、赵光信、陆一文、杨仁福、徐斌、梁俊等344名战斗英雄。并深入了解彭朝东老爷爷和柴云振老爷爷的先进事迹。
柴云振老爷爷的故事:
柴云振,四川岳池人,1926年11月生,1949年1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产党,2018年12月安详逝世,享年93岁。先后参加了多次战役,是新闻通讯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原型之一。1950年10月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。1951年5月,柴云振所在部队15军45师3营,在朝鲜金化西南路三十公里的江原道芝浦地区的朴达峰,负责狙击北上敌军的任务。在朴达峰狙击战中,他率领全班,仅用10多分钟就将阵地夺回,负伤战友退出战斗,阵地上只留下他一个人,在与敌人的搏斗中,他的右手食指被敌人咬去一节,之后身受重伤,昏死过去。最终柴云振被授予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和”“一级战斗英雄”荣誉称号。1952年,柴云振伤残复原,拿着三等乙级残废军人证书回岳池县乡下务农,从不曾提起自己的功绩,踏踏实实的当一位农民,默默耕耘在工作岗位上,先后担任过乡长、合作社社长等职,带着村民们抓生产,搞建设。在战场上,他不畏生死,一心保家卫国;脱下军装,他不计名利,是真正的人民英雄。柴云振所在部队一直在寻找他,得知他好像是四川人,先后两次在四川日报上刊登寻人启事。1984年10月,部队终于与柴云振取得联系,而此时,他已经隐功埋名务农33年。
彭朝东老爷爷的故事:
“一人当兵,全家光荣”。在参观之时,有幸遇到一位曾经参加过战争的老兵——彭朝东老爷爷,86岁,广安区彭家大院人,1956年11月1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在彭爷爷的记忆中:他是1953年参加的志愿军,当时年仅17岁,但他毫不畏惧,用他的话来说:“革命忠于泰山!”在抗美援朝时期,条件艰苦且气候恶劣,行军路上因为担心暴露目标,吃的都是压缩饼干类无需生火即可食用的干粮,住防空洞,虽然洞里很黑暗,但心中有国家、有人民就会感到无所畏惧。当谈及对青年人的期望时,彭爷爷说:“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目标,要有思想,有创造力,更要有一颗爱国的心。同学们要好好学习,争取被发展为一名共产党员,为共产党出力,为人民服务”。
“把以史为鉴,可知兴替,改为 学史明理、学史增信、学史崇德、学史力行”。此次“建党百年.红色记忆”——广安党史图片暨美术展之行,收获颇丰。幸福来之不易,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,作为中华儿女,应当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。在和平盛世,勿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负重前行,应当力争做时代最强音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奏响青春之曲。坚信青春心向党,定能建功新时代。
潘俊杰同学说:“经过与彭爷爷的交流,我深刻地认识到,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有理想,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国心,用自己所学在所从事的行业努力发光发热,报效祖国,为党出力,服务人民。即使生活、学习、工作中有千难万难,我们都要敢于战胜它,越挫越勇。”
陈怡妍同学:“在了解彭爷爷的故事后,我知道了他在抗美援朝时期吃的是压缩饼干和干粮,住的是暗无天日的防空洞,了解到他的这些经历后我的感受很深,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,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做出贡献。”
徐欢同学:“在和彭爷爷的交流过程中,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彭爷爷说的一句话,他告诉我们‘无论是入党还是学习,思想很重要。只有思想摆正了,才能排除万难,坚定目标!’老爷爷虽然已经86岁了,依旧能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入党时间,甚至能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,足以看出他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。”
撰稿者:蒲庭燕,陈怡妍
指导老师:王晓霞